據央視報道,7月15日晚,國務院總理李強同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共同出席第八屆中澳工商界首席執行官圓桌會。近30位中澳商會和企業負責人出席。
人群中,還有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
從7月16日播出的《新聞聯播》官方畫面可以看到,順豐控股董事長兼總經理王衛作為中方企業家代表參加活動,同與會領導和中澳雙方企業家做了交流。
這是他繼去年在珀斯出席第七屆活動后,第二次參加這項活動。連續兩次在如此高規格的會議上露面,這絕非偶然。
兩次高規格會議都有王衛的身影
這次活動的背景極不一般。據央視報道,今年是中澳自貿協定生效十周年,在當前國際經貿形勢下,更加需要深化中澳合作,高層互動也更加頻繁。
松果財經注意到,《新聞聯播》畫面中出現的圓桌會代表團陣容可謂頂級。
澳方出席的是銀行、礦產資源、食品、高等教育等領域的大型企業領導人;中方同樣匯集在相關領域地位舉足輕重的企業家,包括王衛本人,左邊就坐的三一集團董事長向文波、伊利集團高級執行總裁劉春喜,以及畫面上出現的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等。
參會者的背后,是兩國經貿往來最密切的領域。雙方的目標很明確:拉緊合作紐帶,拓展經貿合作。
在此背景下,雙方正在轉向更具體的、可執行的實體連接。這意味著,商品和服務的雙向流動將更加頻繁和深入。
連續16年,中國都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地。中國的服裝、日用品、小電器,澳大利亞的牛肉、紅酒、龍蝦,在交易中各自繁榮。而物流供應鏈,正是支撐這一切的“血脈”與“神經”。
顯然,王衛作為中國物流領域的唯一代表連續兩次出席,其特殊意義不言而喻。
這既折射出物流在中澳貿易中的重要地位,證明了順豐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認可,也清晰地展示出順豐自身持續加碼國際化布局的雄心。
關鍵時刻為什么是順豐?
在兩國經貿合作承前啟后的關鍵時刻,順豐為何能擔當起物流行業的“門面”,代表中國物流業的全球服務能力在國際舞臺上亮相?原因有三。
其一,硬核的基建是順豐的底氣。它不僅僅是一家快遞公司,更是中國現代服務業與高端制造業能力的綜合體現。
當與會者討論如何加強供應鏈合作時,順豐能夠提供的,是以亞洲唯一的專業貨運樞紐——鄂州花湖機場為核心,由110多架全貨機、173條全球航線組成的“天空網絡”,是遍布全球的海外倉和高效的本地配送網絡,以及以智能化關務系統為代表,能極大提升通關效率的專業技術。
在這樣的高規格交流中,王衛帶來的,自然是一張代表中國物流“國家能力”的名片。
其二,連續亮相并非刻意追求,而是順豐“蓄謀已久”的國際化戰略的必然結果。
羅馬非一日建成,全球網絡的搭建更需要長期的戰略耐心。早在2016年,順豐就在悉尼設立了澳新區總部。多年來,其國際快運、國際貨運代理及供應鏈業務已覆蓋全球100個國家及地區。
數據顯示,順豐已在全球落地執行了100多個海外供應鏈項目,《財富》500強企業中有超過45%是其國際業務的客戶。
國際化競爭尤其看重經驗與信任的積累,王衛能穩坐于此,背后是順豐長達十余年,特別是近兩年急劇加速的全球化布局在做支撐。
其三,順豐的國際化,深度嵌入并服務于中國企業出海與全球優質商品進口交織的國家級浪潮。
它很敏銳,物流企業的國際化不能脫離國家的經貿大局。中國制造、中國品牌走向世界,要靠物流供應鏈,海外優質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同樣如此。
就中澳而言,澳大利亞約25%的出口銷往中國,超百萬華僑華人生活在澳洲,這背后是巨大的商品與個人物品流動需求。
無論是淘寶等電商巨頭進入澳洲市場,還是澳洲的農產品、保健品進入中國家庭,都離不開高效、穩定的物流體系。順豐恰恰在順應并服務于這一大趨勢,其戰略與兩國經貿合作的脈搏同頻共振。
順豐的目標有跡可循
擁有如此全面的優勢,并得到高規格場合的持續認可,在國內物流企業中,順豐是獨一家。王衛的兩次參會,也清晰地透露出順豐未來的發展方向。
順豐,要從一個龍頭企業的商業敘事,逐漸融入更宏大的國家敘事。即在自身國際化目標的基礎上,致力于成為跨國供應鏈的“中國方案”提供者,為全球經貿合作提供更堅實的物流保障。
必須認識到,順豐所從事的物流服務,本身就是服務貿易的核心組成部分,它與商品貿易同等重要,是驅動全球經濟運轉的隱形齒輪。
王衛的出現,則是在為順豐在國際化領域的現有實力和未來決心“定調”,同時也間接宣告:在構建更穩定、更高效的全球供應鏈體系中,中國企業已經準備好,并且有能力扮演關鍵角色。
對順豐而言,這是責任,也是長期目標。從珀斯到北京,王衛的行程背后,有著順豐未來發展的草蛇灰線。
來源:松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