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新聞4月27日訊(記者 石雨)普惠保險作為普惠金融的重要構成部分,在增進社會福祉、促進經濟均衡發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關鍵的作用。在上海金融監管局的指導下,上海保險業創新升級“滬惠保”“滬家保”等上海特色普惠保險項目,優化健康保險產品供給,積極參與養老領域風險保障,加大特定群體保險保障力度,不斷完善“保險碼”平臺功能,持續完善普惠保險服務體系。
4月27日,在“創新推動普惠金融擴面提質 上海保險業積極服務民生保障”為主題的新聞通氣會上,上海金融監管局普惠金融處處長劉劍仁表示,下一步將指導轄內保險機構加強責任擔當,以人民群眾“買得到”“買得起”“賠得滿意”為目標,進一步推動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
普惠型人身保險覆蓋全面,涉及醫療、意外、養老多領域
今年是上海城市定制型商業健康保險“滬惠保”運行第五年,累計已為近2700萬人次提供醫療保障,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累計賠付22億元,惠及超25萬人次,最大單人累計最高賠付金額逾300萬元,上線四年多來,“滬惠保”年參保率持續穩定在30%以上,是全國參保規模最大的惠民保項目。
2025版“滬惠保”于4月22日正式開啟投保窗口,首日銷量突破400萬單,參保率超20%,超過歷史年度首日單量。據悉,2025版“滬惠保”新增了“滬惠保—普惠特定疾病保險”。這是今年專門為“滬惠保”用戶推出的補充保險,保費50元,最高能賠20萬元,重點保障肺癌、肝癌、乳腺癌等11種上海高發癌癥。這款補充保險預計6月1日上線,購買、理賠渠道與“滬惠保”相同。
在“滬惠保”成功運營基礎上,結合醫保大數據創新實驗室的精準定價功能,上海保險業先后推出覆蓋兒童門診和住院責任的“滬兒保”、保障責任覆蓋釔90微球治療和人工耳蝸植入體等先進藥械的“滬補保”、以護理服務為給付內容的“滬理保”等創新普惠保險產品。
與此同時,上海保險業聚焦老年人、新市民等特定群體,以及養老保險等重點領域,持續加大產品創新開發力度,不斷提升保險保障水平。
已運營二十年的“銀發無憂”項目是上海保險業專為老年人設計的意外傷害綜合保險產品服務。“銀發無憂”項目自2006年起,主險保費保持20元不變,但保障責任從2項擴展至13項,保額持續提升,覆蓋意外傷害醫療、交通出行、旅游安全、食物中毒等多場景。截至2024年,“銀發無憂”項目已累計覆蓋1360萬老年人,成為老年人意外險領域的代表性產品。
日前,“銀發無憂”項目已成功入駐隨申辦“上海保險碼”數字化平臺。“上海保險碼”涵蓋保單查詢、承保理賠、服務供給等全流程服務,在隨申辦上線運行,優化了市民獲取保險服務的應用場景。上海金融監管局出臺“上海保險碼”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引導行業協同多方資源、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服務質量。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上海保險碼”已注冊用戶近150萬人,出單保費超2億元,提供風險保障超5000億元。
上海保險業還積極推動個人養老金業務拓展,截至2024年末,上海地區個人養老金開戶數量和繳存金額均位居全國前列,繳存金額超過150億元,個人養老金賬戶購買保險產品8.76萬件,實現保費收入超14億元。專屬商業養老保險保費收入超過3.5億元。
普惠型財產保險持續創新,拓展市民出行新險種
普惠型財產險持續創新。2023年上線的上海普惠型家庭綜合保險的“滬家保”秉持“針對城市居民日常居家場景下常見風險量身打造”的定位,將普惠型家庭綜合保險普惠、實用、創新的特點切實落地。2024年推出“滬家保”2.0版,進一步豐富增值服務內容,擴展電動自行車自燃、寵物和出租人等保險責任,進一步豐富增值服務內容,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滬家保”累計承保上海居民81.43萬戶,提供5790.37億元風險保障,累計處理報案3998件,結案率96.44%,累計結案賠付金額972.92萬元。
2024年,普惠型財產保險方面推出了上海首個服務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普惠型綜合保險“滬業保”,首批針對教育培訓、體育運動和文化文娛三大行業的小微企業以及全體個體工商戶提供覆蓋財產損失、營業中斷、意外身故殘疾等保障的差異化專屬保險方案,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滬業保”累計為近5千家企業提供風險保障近100億元。下一階段,“滬業保”將推進數字化進程,探索建設全國首個行業共享+政府監管的小微企業普惠保險數字平臺,按照“分批推進,形成系列”模式,持續打造行業版方案。目前,已完成零售業專屬方案的設計,近期即將上線推廣。
4月25日,上海普惠型家用電動自行車綜合保險產品——“滬騎保”正式發布上線。“滬騎保”堅持普惠初心,圍繞上海居民電動自行車使用中的風險,構建全方位保障體系,覆蓋電動自行車駕駛員意外傷害、車上人員意外傷害、駕駛電動自行車過程中引發的三者意外傷害、三者財產損失四大風險,同時提供救護車保險金、意外住院墊付增值服務,將事后補償延伸至事中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