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兆瓦超充”或成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閃充“元年”,預計未來幾年將迎來快速擴張。在電動汽車行業,尤其是重型商用車領域,兆瓦超充技術已成為推動長途運輸電氣化的關鍵力量。
華為將再掀超充風暴!
4月20日,據華為數字能源微信公眾號消息,華為數字能源將于4月22日召開2025華為智能電動&智能充電網絡戰略與新品發布會。
據了解,在發布會上,華為將發布兆瓦超充產品。該兆瓦級充電產品最大充電電流2400安培,最大功率1.5兆瓦,每分鐘能補給20度電,15分鐘可充滿一輛電動重卡(約300度電池容量)。這也意味著,充電站或實現秒變“加油站”。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兆瓦超充”或成202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閃充“元年”。隨著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和市場的逐步擴大,兆瓦級快充技術有望成為未來電動汽車充電的主流方式,預計未來幾年將迎來快速擴張。
據市場分析數據,2024年全球兆瓦超充市場規模約6406萬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攀升至1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80.91%。
4月21日,A股充電樁概念板塊表現活躍,截止收盤,西昌電力、立昂微、樂山電力等多股漲停,歐陸通、永貴電器等漲超7%。
充電樁軍備競賽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達93.1萬臺,同比增長30.1%,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32.1萬臺,同比激增75.3%,私人充電樁增量61.1萬臺,同比增長14.6%。
截至3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達1374.9萬臺,同比增長47.6%,增速遠超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幅。同期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263.3萬輛,樁車增量比優化至1:2.8,每新增2.8輛新能源汽車即配套1臺充電樁,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顯著增強。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充電樁相關企業超74.2萬家。從企業注冊數量趨勢來看,近十年間,充電樁相關企業的注冊數量呈現出顯著的逐年增長態勢,并在2024年達到頂峰,新增注冊企業超過18.3萬家。
技術革新成為驅動行業升級的核心力量。今年以來,車企掀起充電技術軍備競賽,兆瓦級超充將充電補能時間壓縮至“分鐘級”,接近燃油車加油體驗,標志著電動汽車充電效率邁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3月,比亞迪在超級e平臺技術發布會上正式推出“兆瓦閃充”技術,以全球首個量產乘用車1000V高壓架構和10C高倍率電池為核心,實現了充電功率1兆瓦的突破。
不久之后,極氪高管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透露,將發布全球首個1.2兆瓦全液冷充電樁,以及配置10根1.2兆瓦液冷充電樁的兆瓦極充站。該充電樁也將在4月上海車展正式亮相且落地。
根據華為此前的預告,即將發布的兆瓦超充產品,不僅解決了充電的安全問題,同時也解決了低成本散熱的問題。華為透露,今年還將有30多款4C超充合作重卡車型發布。
近日,迦南智能控股子公司浙江迦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舉行“年產5萬臺大功率超級充電樁生產線項目”的奠基儀式。迦南智能董事長章恩友在儀式上表示,該項目是公司在新能源領域布局的關鍵一步。
據悉,該項目聚焦“超快充電設備、補能核心器件、能源管理軟件”三大方向,致力于打造集研發、制造、服務于一體的綠色能源創新高地。項目總投資4.66億元,涵蓋一體式充電樁、分體式充電主機與終端等核心產品的研發與制造,建成后將形成年產5萬臺大功率超級充電樁及配套模塊的生產能力,計劃于2026年12月建成投產。
6個月誕生10只翻倍股
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A股充電樁板塊一共有335只概念股。
從行業分布看,根據申萬一級行業,電力設備有102家,占比30.4%;電子有49家,占比14.6%;機械設備有34家,占比10.1%。
從地域分布看,根據省份劃分,廣東有85家,占比25.4%;江蘇有56家,占比16.7%;浙江有35家,占比10.4%。
從二級市場表現看,截至4月18日收盤,近6個月來,已經出現10翻倍股,具體包括海博思創、萬源通、兆威機電、利爾達、首航新能、日出東方、球冠電纜、大地電氣、許昌智能、雅達股份。其中,海博思創近6個月區間漲幅高達254.28%。
立昂微今日觸及漲停板。公司主營業務是半導體硅片和半導體分立器件芯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半導體分立器件也是新能源汽車直流充電樁的核心器件。
值得關注的是中恒電氣,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研發、生產的企業之一,也是國內充電樁設備主流廠家之一,主要產品包含直流快充/超充樁、交流有序充電樁、液冷超充樁等,目前公司已經累積了廣汽、嵐圖、中石化、中國鐵塔等重點客戶。此外,公司和華為開展過數據中心電源產品相關合作,整體合作金額占公司相關業務營收比例較小。中恒電氣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1億元—1.25億元,同比增長154.05%~2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