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FinD數據顯示,今年已有34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其中,19家涉嫌信息披露違規,3家涉嫌短線交易,1家涉嫌財務造假,還有11家因其他原因被調查。
2025年以來,證監會持續強化監管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iFinD數據顯示,今年已有34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其中,19家涉嫌信息披露違規,3家涉嫌短線交易,1家涉嫌財務造假,還有11家因其他原因被調查。
覽富財經網注意到,這些上市公司的業績普遍較差,共有21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業績預告,其中17家公司預計業績虧損。
信披違規成“重災區”
今年以來,證監會持續保持“長牙帶刺”的嚴監管態勢,多家上市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截至4月18日,*ST金科(000656.SZ)、皇氏集團(002329.SZ)、美晨科技(300237.SZ)等19家公司被納入調查名單,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仍然是上市公司被立案調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來源iFinD
1月10日,云內動力(000903.SZ)發布公告稱,公司在2019年至2023年未按規定披露與關聯方的非經營性資金往來,2020年至2022年財報存在資產、負債、利潤等多項數據不準確的問題。該公司因此被云南證監局立案調查。
1月24日,ST英飛拓(002528.SZ)發布被立案調查公告,公司此前因2020年虛構應收賬款收回、2019年至2020年收入核算不實等問題被罰。2024年因內控審計“無法表示意見”被實施ST,2021年至2023年累計虧損超32億元,預計2024年實現歸母凈虧損3億元至3.5億元,立案調查或使投資者信心遭受重創。
部分公司在被立案調查時還收到了證監局的罰單。比如清水源(300437.SZ)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主要與全資子公司河南同生環境工程有限公司原股東所涉及的刑事案件及業績承諾事項有關。同時,清水源還因2016年至2018年年報存在會計差錯,被河南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對公司董事長、總裁王志清,時任總經理趙衛東等有關責任人員出具警示函。
來源iFinD
值得關注的是,還有一家公司因涉嫌財務造假而備受關注。4月14日,東方通(300379.SZ)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涉嫌定期報告等財務數據存在虛假記載,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東方通表示,如果后續經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認定的事實,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來源iFinD
除上述原因外,卡倍億(300863.SZ)、新開源(300109.SZ)、振華股份(603067.SH)等3家公司因涉嫌短線交易被立案調查,居然智家(000785.SZ)、泰爾股份(002347.SZ)、天娛數科(002354.SZ)、韻達股份(002120.SZ)等11家公司因其他原因被立案。
相關公司業績普遍較差
在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中,有21家發布了2024年業績預告,其中僅4家公司預計實現盈利,分別是嘉麟杰、江蘇吳中、泰爾股份、萬辰集團;*ST金科、皇氏集團、美晨科技等17家公司預計業績虧損。具體情況如下:
來源iFinD
此外,3家公司已發布2024年業績快報,其中凱大催化和居然智家實現盈利,思科瑞業績虧損。另有2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業績報告,中孚信息和天娛數科均錄得虧損。
來源iFinD
可以看出,在被立案的上市公司中,去年業績普遍表現不佳,相關風險仍需投資者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