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在YouTube上跳舞時,宇樹科技的機器狗正在亞運會上搬鐵餅。
當波士頓動力的股東們為“十年后的未來”爭論不休時,宇樹科技的王興興在工廠里盤算著“明天怎么把成本再降500塊”。
當波士頓動力的工程師們研究如何讓機器人后空翻時,中國的供應鏈正在默默組裝第23700臺機器狗,而每一臺的成本不過一部iPhone的價格……
鮮明的對比背后,一場中西方創新邏輯的較量已經開啟!
1
機器人界的"價格屠夫"
宇樹科技徹底火了。
在央視蛇年春晚上,一群機器人穿著紅背心轉紅巾、跳秧歌的節目《秧BOT》,因為其人機共舞的畫面,和機器人頗為奇特的跳舞畫風,誕生了不少表情包。而機器人背后的公司,正是宇樹科技。
有人仔細研究之后發現,這款機器人H1身上的高科技設備就像游戲里的超級外掛: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導航系統、多智能體協同規劃系統、AI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
有人調侃,馬斯克看到視頻后連夜@工程師:
為什么中國團隊能用1/10成本做出更強的產品?
宇樹科技爆火背后,是一個妥妥的逆襲劇本。
公開資料顯示,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從小動手能力強,但英語很差,幾乎一直掛科。
初中家長會,英語老師甚至對他媽媽說,這孩子有點笨。考研時,王興興想考浙大,超過總分數線很多,但不夠英語線,于是去了上海大學,做四足機器狗。
盡管嚴重偏科,但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從讀研期間研發出顛覆行業的四足機器狗XDog開始,王興興在機器人的領域狂奔。
2016年到2022年,王興興的宇樹科技深耕四足機器人領域,先后推出Laikago、Aliengo、A1、Go1四足機器人。GGII調研數據顯示,2023年宇樹科技占據全球四足機器人69.75%的銷量份額。
2023年,宇樹科技開始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一年之后,宇樹科技發布了G1,起售價9.9萬元!
當國際上概念機器人定價還在百萬區間徘徊時,宇樹G1人形機器人直接把價格砍到零頭,這堪稱機器人界的"價格屠夫"。
2
波士頓動力的憂傷
看著宇樹科技的成功,最受沖擊的恐怕是波士頓動力。
時間回到1992年,美國理工男雷伯特創立了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帶著他的瘋子團隊,全力研究仿生機器人。
當時的波士頓動力,在仿生運動控制領域的技術堪稱巔峰,他們的機器人能像動物一樣奔跑、跳躍,甚至能在復雜地形中保持平衡。
尤其是Atlas機器人,不僅能后空翻,還能自主調整姿態,適應動態環境。
很長一段時間里,波士頓動力都是全球機器人領域的先驅和榜樣,受到政府、軍方和資本的追捧。
但誰也沒有料到,幾十年之后,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依然在翻跟頭,后起之秀宇樹科技的機器狗已經在多個應用領域開花結果。
自2017年開始,宇樹科技在四足機器人領域就在全球率先開展了落地應用。
例如電力巡檢,機器狗搭載激光雷達和熱成像儀,可在零下20℃至50℃環境中自主巡檢輸變電設備,單次續航超4小時,效率比人工提升3倍。
例如消防救援,搭載氣體檢測模塊的機器狗可以深入毒氣區,成功定位被困人員,避免二次傷亡。
例如城市巡邏,警方部署的警用機器狗,集成人臉識別和語音交互功能,日均巡邏里程15公里……
銷量數據更加直觀。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24年宇樹科技機器狗年銷量高達2.37萬臺,約占全球市場69%的份額,波士頓動力機器狗銷量卻僅為2000臺出頭,相差超過10倍!
資本的態度也說明一切。
2013年,波士頓動力被Google X收購,隨后在2017年被軟銀集團收購。2020年12月,韓國現代汽車公司收購了波士頓動力公司,進一步推動了公司在商業化和工業自動化方面的發展。
當年收購波士頓動力后,谷歌發現,這“狗子”除了能拉卡車和跳《Do You Love Me》的機械舞,既不能送快遞,也賺不回電費,最終以“商業化前景渺茫”為由,將其賤賣給軟銀。
回看波士頓動力的融資史,“七年三嫁”,估值縮水三分之二,像極了“技術天才遇渣男”的連續劇。
再看看宇樹科技。現在股市上已經有了“宇樹概念股”,包含超30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最猛的,幾個月時間股價已經漲了7.3倍!
根據投中網的報道,機器人登上春晚之前,宇樹的老股已經火得一塌糊涂了:
大幾千萬的老股份額,不到3天就被搶空了。
你看,資本其實非常清醒:能解決市場痛點的技術才是好技術!
3
“價格鴻溝”背后的產業基礎
波士頓動力和宇樹科技的命運差異,背后是制造產業鏈的差異。
相比于波士頓動力,宇樹科技有兩個核心優勢:其一,采用電機驅動,而不是成本高、維護難的液壓驅動。其二,產品成本更低,價格更便宜。
波士頓動力推出的Spot價格高達7.5萬美元(約人民幣54.6萬元),宇樹科技的新一代機器狗Go2售價僅9997元起,相差50多倍!
為什么宇樹科技的成本如此低?筆者認為至少有三個原因。
其一,中國有成熟的消費電子供應鏈。
按照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分類標準,中國是唯一擁有全部大、中、小工業門類的國家。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8年,HS6位碼下全球貿易共包括3556種中間產品,中國在其中2247種上出口規模位列全球前三。
在濱江區的硬件創新工場,宇樹科技可在3天內完成從設計圖紙到樣機組裝的全流程。周邊50公里范圍內聚集著2000多家精密制造企業,機器狗關節模組的采購成本比深圳還低15%。
相比之下,波士頓動力依賴高端定制化生產,供應鏈分散,導致成本高企,難以規模化。
其二,中國有巨大的“工程師紅利”。
早在2017年,中國累計工程師和科學家數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一,達到1547.6萬人,彼時美國僅有676.9萬人。
這股“工程師紅利”,讓很多科技企業受益。就拿華為來說,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透露,華為至少有700多個數學家、800多個物理學家、120多個化學家,還有6000多位專門搞基礎研究的專家,有6萬多工程師。
據統計,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每年畢業的2000余名碩博生中,超過30%選擇在杭州創業。以宇樹科技為例,其四足機器人關節模塊的設計參數直接源自浙江大學流體動力與機電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專利成果。這種“實驗室—車間”的無縫銜接,使得當地企業的技術研發周期比同行縮短40%以上。
其三,中國的市場規模足夠大,利于不同企業同臺競技,不斷降低生產成本。
摩根士丹利發布的研報顯示,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上市公司百強名單,近七成企業來自中國和美國,中國獨占36家企業。而且,中國在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中占據約63%的份額。
波士頓動力曾放言:“我們的技術護城河十年內無人能破。”
但宇樹科技證明,技術確實存在壁壘,而成本優勢足以顛覆行業。我的性能或許只有你的70%,但我的價格只有你的2%,你說大部分消費者會選誰?
4
尾聲
往深處看,波士頓動力和宇樹科技的較量,本質上是兩種思維的比拼:
“技術至上”和“實用主義”。
美國注重實驗室里的“參數內卷”。波士頓動力代表了硅谷的經典路徑——追求技術極限,忽視市場驗證。Spot機器狗能拆彈、能巡檢核電站,但全球銷量僅2000臺,且75%被土豪客戶買去當“科技吉祥物”。
中國看重工廠里的“需求閉環”。宇樹科技Go2機器狗售價僅波士頓動力的1/50,卻能完成導盲、快遞搬運、兒童陪伴等實用功能,甚至被亞運會用來運輸鐵餅。
當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翻出一個完美的跟斗,宇樹科技的產品已經在偏遠地區的輸電線上攀爬了數萬公里。當硅谷天才們忙著用AI生成"賽博柴犬穿燕尾服彈鋼琴"時,馬斯克不得不連夜打包行李來華組建機器人供應鏈。
實際上,最難的從不是技術,而是設計出可量產的產品。中國制造的優勢,正在于此:
把實驗室的幻想,變成工廠里的流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