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波士頓動力的機器狗還在實驗室踱步,當特斯拉的擎天柱還在PPT上畫餅,當全球投資人還在觀望人形機器人何時落地——
中國浙江一個英語不及格的90后理工男,已經帶著他的機器人沖進了央視春晚的舞臺,還順手把資本市場攪得天翻地覆。
有消息傳出,這幾天,王興興的門檻都被踏破了,那些早期入股的老股東電話都被打爆了……
所有人都在問:如何才能買到宇樹科技的老股?
1
“座談會上最年輕的人”
前兩天的頂級規格座談會上,整個媒體圈都在做“后腦識別”,參會企業家的座次更是引起關注。
因為這樣一次高規格的座談會,誰來了、誰沒來、誰坐哪、誰發言,都是一種信號。
根據央視新聞的報道畫面,為國征戰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許久未見的馬云、還有幾乎從不參會的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當下互聯網的當紅炸子雞小米的雷軍,還有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飛鶴創始人冷友斌、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韋爾股份創始人虞仁榮、美團創始人王興、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奇安信董事長齊向東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企大佬。
不難發現,從行業看,參會代表主要集中在硬科技、新能源、AI、傳統實業、互聯網領域。
?
從央視頻來看,任正非、王傳福、劉永好、虞仁榮、王興興、雷軍進行了代表發言。
一眾報道中,有一個人引起了特別關注——王興興。
其一,看座位。
從官方發布的視頻可以看到,王興興坐在第一排,旁邊是新希望的劉永好,再旁邊是C位的華為任正非。也就是說,王興興坐在核心區域,排面拉滿。
?
其二,看年齡。
從參會企業家名單看,他們基本上都在50歲以上,其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更是已經81歲高齡。而坐第一排并發言的王興興卻是個90后,只有35歲,是參會企業家里最年輕的。
?
有人調侃,這個穿著西服、戴著眼鏡的寧波小伙,像極了混進大佬飯局的實習生。
2
從“英語不及格”到浪潮之巔
這是一個妥妥的逆襲劇本。
公開資料顯示,王興興從小動手能力強,但英語很差,幾乎一直掛科。
初中家長會,英語老師甚至對他媽媽說,這孩子有點笨。考研時,王興興想考浙大,超過總分數線很多,但不夠英語線,于是去了上海大學,做四足機器狗。
盡管嚴重偏科,但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
從讀研期間研發出顛覆行業的四足機器狗XDog開始,王興興在機器人的領域狂奔。王興興在ICRA(機器人與自動化國際會議)上的英文演講,發音不標準沒關系,語法不對沒關系,只要敢講,不怯場,王興興的自信在于自己的研究和產品。
2016年到2022年,王興興的宇樹科技深耕四足機器人領域,先后推出Laikago、Aliengo、A1、Go1四足機器人。GGII調研數據顯示,2023年宇樹科技占據全球四足機器人69.75%的銷量份額。
2023年,宇樹科技開始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一年之后,宇樹科技發布了G1,起售價9.9萬元!
?
當國際上概念機器人定價還在百萬區間徘徊時,宇樹G1人形機器人直接把價格砍到零頭,這堪稱機器人界的"價格屠夫"。
宇樹科技真正出圈,還是在春晚的舞臺上。
在央視蛇年春晚上,一群機器人穿著紅背心轉紅巾、跳秧歌的節目《秧BOT》,因為其人機共舞的畫面,和機器人頗為奇特的跳舞畫風,誕生了不少表情包。而機器人背后的公司,正是宇樹科技。
有人仔細研究之后發現,這款機器人H1身上的高科技設備就像游戲里的超級外掛: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導航系統、多智能體協同規劃系統、AI驅動全身運動控制技術……
?
有人調侃,馬斯克看到視頻后連夜@工程師:
為什么中國團隊能用1/10成本做出更強的產品?
3
投資人“搶瘋了”
宇樹科技的爆火,直接反映在資本市場。
就在2月19日,A股市場機器人板塊迎來爆發行情。引子正是宇樹科技發布最新視頻,其機器人領域取得新的突破,可實現流暢自如的舞蹈表演。
?
現在股市上已經有了“宇樹概念股”,包含超30家A股上市公司,例如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等。
其中最猛的,當屬長盛軸承。資料顯示,近兩月以來,長盛軸承股價已經漲了400%以上。拉長時間看,自2024年9月以來,長盛軸承股價已經漲了7.3倍!
?
宇樹自己更是被投資人搶瘋了。根據投中網的報道,機器人登上春晚之前,宇樹的老股已經火得一塌糊涂了:
大幾千萬的老股份額,不到3天就被搶空了。
還有消息傳言,宇樹正在籌備新一輪融資,投前估值80億,門檻也很高:
要么big name,要么帶來業務。
甚至還有進一步傳言,宇樹可能很快就要沖刺上市了,“300億到500億不算過分,800億甚至更高”。
當然,目前這些都還只是傳言,真實性有待進一步證實。但宇樹在投資圈很火,這是毋庸置疑的。
宇樹的爆火,直接讓大廠都眼饞了。
最新消息傳來,螞蟻集團已經下場自研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招聘平臺信息也顯示,螞蟻集團開放招聘具身智能算法工程師等相關崗位,部分崗位年薪最高可達112萬元。
?
可以說,宇樹科技帶火的不僅是自家產品,更激活了整條A股機器人產業鏈。
4
尾聲
宇樹科技被資本追捧的核心邏輯,是其正在復刻英偉達的成長路徑:
技術卡位:就像黃仁勛賭對GPU算力,王興興押注"電機直驅+模塊化設計"技術路線,繞開波士頓動力的液壓技術專利墻。
生態構建:通過開放機器人操作系統,吸引全球開發者共建應用生態,這招與英偉達的CUDA平臺異曲同工。
跨界融合:聯合深信服等企業探索"機器人+5G+云"模式,試圖打造具身智能時代的底層基礎設施。
這也是一場類似DeepSeek的突圍。
摩根士丹利發布的研報顯示,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上市公司百強名單,近七成企業來自中國和美國,中國獨占36家企業。而且,中國在人形機器人供應鏈中占據約63%的份額。
?
往深處看,宇樹科技更是中國產業鏈多年積淀的一個爆發。
其一,中國的產業基礎非常扎實。按照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分類標準,中國是唯一擁有全部大、中、小工業門類的國家。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8年,HS6位碼下全球貿易共包括3556種中間產品,中國在其中2247種上出口規模位列全球前三。
其二,中國有著巨大的“工程師紅利”。1999年大學擴招以前,中國在校大學生數量僅排名世界第四,高等教育入學率甚至低于印度和菲律賓。但經過數年追趕,到2017年,中國累計工程師和科學家數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一,達到1547.6萬人,彼時美國僅有676.9萬人。
這股“工程師紅利”,讓很多科技企業受益。就拿華為來說,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透露,華為至少有700多個數學家、800多個物理學家、120多個化學家,還有6000多位專門搞基礎研究的專家,有6萬多工程師。
?
其三,中國擁有AI落地最廣闊的應用場景。大一統的中國市場,就是最好的AI試驗田,上百萬的物流車、上百萬的司機外賣員、上千萬的制造型企業,每一個都是AI的養料和地基。
華為、DeepSeek、宇樹科技的誕生,本質上都是這種積淀和紅利的體現。
站在2025年回望,宇樹科技的崛起恰似19世紀的福特汽車——用流水線顛覆生產成本,用T型車打開大眾市場。
當王興興的機器人在春晚舞臺扭起秧歌時,我們仿佛聽到歷史齒輪轉動的聲響。用喬布斯的話說:
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