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京東“殺入”外賣
外賣江湖從不缺熱鬧。
前有抖音舉著短視頻大旗殺入團購配送,后有微信小程序悄咪咪搞“門店快送”,如今連賣3C家電的京東也擼起袖子下場。
京東25年第一槍就瞄準外賣平臺,算是給沉寂已久的外賣行業響起一聲驚雷。
?
京東外賣表示,將會為入駐商家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商家獲益,與商家共同推動外賣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猛一看,這場景像極了十年前滴滴用“打車不要錢”血洗出租車市場的復刻版。
?
但京東的網傳劇本更狠:
“全年免傭金,只收5元配送費,還幫騎手交社保!”
京東外賣依托達達集團(130萬活躍騎手)及商家自建配送體系,與美團、餓了么形成差異化競爭。
?
在京東App的秒送頻道,京東已上線了“外賣”頻道入口。入駐的商家以連鎖餐飲品牌為主,包括窯雞王、絕味鴨脖、嘉和一品、魚你在一起等,配送服務由達達提供。
攜達達闖入外賣江湖,京東外賣一個更尖銳的問題不得不讓我們反思:
京東在爭奪市場份額時,是真的在關注商家和數百萬外賣騎手?
02
商家、騎手正在被"吸血"
低傭金策略,一個短期內吸引商家和用戶的有效手段。
但是依靠價格來形成不了長期、可持續的競爭。很多互聯網平臺都驗證過,一將功成萬骨枯。
劉強東的豪言壯語中,“降低傭金”看似是商家的福音,細品卻像極了健身房推銷年卡——“先免費體驗,后續再收割”。
?
從短期來看,首批入駐的瑞幸、漢堡王確實省了傭金,但中小商家發現:京東流量遠不如美團餓了么,訂單量上不去,免傭金省的錢還不夠交推廣費。
這讓人想起互聯網圈那個著名笑話:
“我們的APP什么都好,就是沒有用戶。”
從長期來看,后續京東一旦傭金,商家豈不是“剛出狼窩又入虎穴”?一位奶茶店老板直言:
“前期養魚,后期殺魚!”
諷刺的是,免傭金政策僅限北京,其他城市商家還在排隊等通知。更為殘酷真相是——所謂的平臺對商家的讓利,最終可能轉嫁到對騎手更極致的壓榨。??
?
京東外賣配送費高于美團餓了么,但騎手到手收入未必更高。一位達達騎手透露:
“一單配送費8元,平臺抽3元,雨天還得倒貼電瓶錢。”
?
雖然京東官方消息中沒有為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體現,但這些說法卻在網上大量流傳,也未看到官方回復。
?
事實上,達達通過協議將勞動關系切割為“合作關系”,騎手并不被認定為正式員工。
?
達達一邊將騎手成本列為“最大支出”(占營收80%),一邊在財報中宣稱“創造靈活就業機會”。種種跡象顯示,披上“京東外賣”這層皮的達達,并未對騎手繳納“五險一金”。
同時,騎手需自備電動車、購買平臺指定裝備并繳納押金。近兩年,也曝出過多名騎手投訴退出平臺時押金難退,客服推諉成常態。
?
可見,達達實際上是通過眾包模式將社保、培訓、裝備成本全部轉嫁給騎手。同時還需自擔交通違規罰款、車輛損耗及事故賠償。
?
“我們就是達達的人肉充電寶,電瓶車沒電了可以換,我們累了只能硬扛。”
?
承諾的“最快9分鐘送達”,可這光速背后,是當劉強東在內部信里大談“兄弟情義”時,達達騎手正在暴雨中為超時罰款和交警賽跑
——騎手超時率超過15%則直接扣罰當日收入的20%。
有騎手說:“系統逼我們闖紅燈,罰款單比外賣單還多。”
?
達達號稱130萬活躍騎手,但翻開財報卻是另一番景象。2024年Q3達達總營收24.29億元,其中9.3億來自京東秒送,15億來自達達秒送。按130萬騎手計算,人均收入僅1870元——還不夠交北京五環外單間的月租金。
2020年達達騎手每單平均收入約4.3元,到2024年已降至3.5元,扣除油費、維修費后凈收入不足2元。
這讓人想起那個經典問題:到底是騎手在送外賣,還是外賣在送騎手?
03
免傭金背后的財務困局
京東外賣的底牌,是一張名叫達達的“財務黑洞”。
?
2024年初,京東宣布私有化達達,被解讀為“左手倒右手”的財務操作。業內人士調侃:
“這就像給破洞的氣球打補丁,補丁比氣球還貴。”
達達2024年Q3營收同比增長38.6%,但凈利潤始終未見轉正。資本市場早已用腳投票——自2020年上市以來,達達股價跌去70%,被網友戲稱為:納斯達克韭菜之王”。
?
2024年財報顯示,達達凈虧損同比擴大37%,騎手日均接單量卻飆升到45單
——這意味著在騎手把勞動效率壓縮到極致的同時,達達還是無法阻止利潤的進一步下滑。
?
京東曾多次注資緩解資金壓力,但人力成本仍是達達的沉重負擔。如此巨額虧損下,網傳的“人人有社保”在財務上基本難以實現,騎手原本的收入水平都不一定能保住。
所以,僅憑如今達達的能力,是不可能撐起京東外賣的“野心”。
單均3元配送成本下,每單外賣都在放大虧損黑洞。用外賣養物流的邏輯,本質是飲鴆止渴的財務游戲。
外賣行業存在一個殘酷的“不可能三角”:想要配送快,就得增加騎手密度;想要服務好,就得提高成本;想要價格省,就得壓縮利潤。
京東試圖用達達的百萬騎手+京東物流的倉儲體系破解這個魔咒,卻可能陷入更大的困境
——用送冰箱的物流網絡送奶茶,就像讓航母艦隊送快遞,陣仗驚人卻未必高效。
這種矛盾在晚高峰時段暴露無遺。
?
當京東騎手同時接到外賣訂單和手機配送訂單時,系統該如何調度?
是讓價值萬元的iPhone15先送,還是讓38元的外賣涼面優先?看似簡單的選擇題,可能成為壓垮配送體驗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達達每新增一個騎手,就要多承擔保險、裝備、培訓等成本,而客單價卻難以提升。
就像用勞斯萊斯送煎餅果子,配送成本比商品利潤還高。當京東外賣訂單量暴漲時,達達的虧損黑洞可能吞噬掉所有傭金優惠帶來的賬面收益。
一旦不能扭轉這部分虧損,不排除存在向商家及騎手“傳遞寒氣”的可能。
04
結語
當京東高喊顛覆行業的時候。
我們不妨冷靜想想:外賣的本質不是讓白領吃上米其林,而是讓打工人十分鐘吃上熱乎飯,也是讓騎手過上更為體面的生活。
京東宣布外賣業務后,港股股價連續三日累計下跌超7%,市值蒸發近300億人民幣,反映資本市場對高投入、低回報的擔憂。
一個穩定、可持續的外賣生態,才是現在的市場所需要的。
新玩家的入局看似帶來新希望,實則可能讓競爭更趨慘烈——當所有平臺都開始玩免傭金+高配送費的資本游戲時,真正的成本終將轉嫁到每個參與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