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術的成熟和創新為AI眼鏡的崛起奠定了基礎,市場需求的增長推動了AI眼鏡的快速發展。隨著成本逐漸降低,AI眼鏡有望進一步廣泛應用。
AI眼鏡風潮來襲。
12月18日,AI眼鏡概念震蕩走高,截至收盤,博士眼鏡、明月鏡片、卓翼科技、中光學、英派斯等多股漲停。
消息面上,今日,豆包正式發布視覺理解模型,有望賦能AI眼鏡、AI手機,實現智能理解拓展場景邊界。
AI眼鏡引領科技新風口
據悉,智能眼鏡的理念最早由谷歌提出,谷歌于2012年4月發布了其“拓展現實”眼鏡產品——google glass,但由于技術的不成熟、應用場景缺乏等原因,導致反響不佳。
近年來,隨著科技不斷進步,AI的東風持續吹進智能眼鏡市場,行業發展駛入快車道。今年下半年,AI眼鏡新品井噴式爆發。
9月,Meta再次攜手雷朋,在Connect大會上推出全新限量版Wayfarer智能眼鏡,顯著提升了集成Meta AI的功能。11月,百度發布首款眼鏡——小度AI眼鏡,并稱該產品為“全球首款搭載中文大模型的原生AI眼鏡”,預計將于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
12月,在Android XR發布會上,谷歌與國內消費級AR眼鏡廠商XREAL達成了戰略合作。前一周,XREAL剛剛發布了搭載自研X1空間計算芯片XREAL One AR眼鏡。XREAL創始人徐馳透露,XREAL的AR眼鏡迄今累計出貨量為40多萬臺、接近50萬臺。
除此之外,康冠科技旗下品牌KTC發布預告海報宣布即將發布AI交互眼鏡,影目科技發布了兩款全新智能眼鏡產品INMO AIR3和INMO GO2,億道信息揭曉了自研AI眼鏡全鏈路解決方案SW3010等多款新品,XREAL官宣搭載自研定制芯片X1的全新AR眼鏡。
另據行業媒體報道,小米正計劃推出新一代AI眼鏡,該產品預計于2025年Q2(大概率是4月份的米粉節)發布。對于這款產品的出貨量,雷軍的預期“在三十萬臺往上”。
徐馳判斷,“兩三年之內一定會看到真的有用、戴得住的、非常聰明的AI眼鏡出來。”AI眼鏡的體驗70%在于大模型,剩下的30%在于硬件的調優(Tuning),這需要大模型企業和眼鏡廠商深度整合打磨。
華鑫證券認為,技術的成熟和創新為AI眼鏡的崛起奠定了基礎,市場需求的增長推動了AI眼鏡的快速發展。AI眼鏡不僅具備虛擬視覺增強效果,還通過集成人工智能算法,實現了對用戶行為和環境的實時分析,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AI眼鏡在設計和便攜性上也提升了舒適度,延長穿戴時間。同時通過各類傳感技術提供了更自然便捷的交互體驗革新。隨著成本逐漸降低,AI眼鏡有望進一步廣泛應用。
根據wellsenn XR數據及預測,2025年開始,AI智能眼鏡將在傳統眼鏡銷量保持穩定增長的大背景下快速向傳統眼鏡滲透;2029年,AI智能眼鏡年銷量有望達到5500萬副;到2035年,AI智能眼鏡銷量有望達14億副。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
據悉,AI眼鏡產業鏈涵蓋了光學、顯示、芯片、傳感器、代工等多個環節,國內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正在布局AI眼鏡產業鏈上下游,并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
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A股AI眼鏡概念板塊共計88只概念股。
按省份劃分,上述88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國15個地區。其中,廣東有43家,占比高達48.9%;江蘇有7家,福建、上海、浙江各有6家,北京、湖南、江西各有3家,山東、四川各有2家,河南、黑龍江、天津、重慶各有1家。
按申萬一級行業劃分,上述88家上市公司分布于電子、計算機、機械設備、通信、輕工制造、商貿零售等14個行業。其中,電子有52家,占比高達59.1%;計算機有9家,占比10.2%;機械設備有6家,占比6.8%。
從業績表現看,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且歸母凈利潤超過1個億的有20家公司。其中,長盈精密、瑞芯微、宇瞳光學、協創數據、佰維存儲、恒玄科技5家公司的利潤增長表現頗為亮眼。
來源iFinD
從市值角度看,截至12月18日收盤,總市值超過百億的有37家上市公司;超過500億的有5家,分別是藍思科技、TCL科技、歌爾股份、鵬鼎控股、領益智造。其中,藍思科技市值超過千億。
從區間漲幅情況看,今年以來,潤欣科技、星宸科技、博士眼鏡、恒玄科技、中科藍訊5家公司漲幅已超100%。
明月鏡片今日觸及漲停板,公司主營業務是鏡片、鏡片原料、成鏡和鏡架等眼視光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目前,明月鏡片在天貓、京東、小米有品旗艦店售賣的智能眼鏡sasky具有語音助手功能。據悉,公司在智能眼鏡方面做了充分的布局,也和小米在進行初步接觸溝通。
博士眼鏡今日觸及漲停板,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眼鏡零售連鎖經營企業,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時尚化、個性化的眼鏡產品和專業的視覺健康解決方案。公司多年深耕眼鏡零售行業,早于2022年開始布局智能眼鏡賽道。今年7月,星紀魅族和博士眼鏡聯合官宣,MYVUAR智能眼鏡首次入駐海南免稅店。據悉,博士眼鏡目前在智能眼鏡領域,已與雷鳥創新、Rokid、華為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