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武紀擁有較強的產品研發能力和較高的市占率,在AI算力需求快速增長、算力基礎設施加速建設的背景下,寒武紀有望成為國內自主AI算力供應商中的主要參與者。
12月3日,寒武紀-U(688256.SH)盤中繼續拉升,股價最高觸及589.96元/股。此前該股剛剛創下歷史新高。
寒武紀股價連續走高,但難掩公司連年虧損的尷尬。為了解決盈利困難,寒武紀也在努力降本增效,提高自身產品的毛利率。在科研方面,寒武紀的實力依然不容小覷,其擁有的專利數量、市場份額,都位居AI芯片行業前列。
天風證券分析稱,寒武紀擁有較強的產品研發能力和較高的市占率,在AI算力需求快速增長、算力基礎設施加速建設的背景下,寒武紀作為業內少數掌握通用智能芯片相關技術的企業之一,有望成為國內自主AI算力供應商中的主要參與者。
第三季度營收大增
近段時間以來,寒武紀的股價表現強勢,11月29日更是創下公司上市以來的股價新高,最高達到590元/股,市值一度接近2500億元。
雖然股價創下歷史新高,但投資者對寒武紀依然質疑聲不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公司連年虧損。2019年至2023年,寒武紀歸母凈虧損分別為11.79億元、4.35億元、8.25億元、12.57億元、8.48億元,5年累計虧損45億元。
對此,寒武紀表示,公司為了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技術領先優勢,持續進行了大量的研發投入。高昂的研發成本是導致公司連年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
業內人士表示,身處前期需要持續大量投入的AI芯片行業,研發費用高確實是行業常態。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寒武紀的研發費用累計達到49.92億元。
2024年以來,寒武紀的經營狀況出現了一些變化,公司的業績也有所改善。2024年前三季度,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1.85億元,同比增長27.09%;歸母凈虧損為7.25億元,相比上年同期虧損收窄10.31%。今年第三季度,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1.21億元,同比增長284.59%;歸母凈虧損為1.94億元,相比上年同期虧損收窄26.24%。
寒武紀在三季報中指出,公司持續拓展市場,推動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84.59%。同時,公司陸續暫停了部分預期毛利率較低的研發項目,報告期內的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為6.59億元,同比下降8.13%。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寒武紀存貨達到10.15億元,較上半年末暴增331.18%。與此同時,公司預付款項達到8.54億元,較上半年末增長54%,創歷史新高。
機構普遍認為,寒武紀預付款與存貨持續提升,這或許意味著公司正在積極備貨,或能說明其產品得到客戶認可,且需求旺盛,未來增長預期較為樂觀。
中國版“英偉達”?
去年,寒武紀發布了一款名為思元590的智能芯片,性能直接對標英偉達的核心產品A100。根據測試,寒武紀的這款芯片幾乎支持當下所有的主流模型,綜合性能接近A100的80%。這讓寒武紀一度被稱為“中國版的英偉達”。
那么,中國版英偉達究竟實力如何?多年堅持大力度投入研發,寒武紀與英偉達的差距在哪?
據了解,寒武紀是國際上少數幾家全面掌握了通用型AI芯片技術的公司,通用型智能芯片需要掌握大量的關鍵技術。其中,處理器微架構與指令集兩大類技術屬于最底層的核心技術。對于這兩項技術,寒武紀每年都要進行更新和迭代。
去年,寒武紀自主研發了五代智能處理器微架構、五代商用智能處理器指令集。目前公司正在積極開發第六代智能處理器微架構和指令集。新一代智能處理器微架構及指令集將對自然語言處理大模型、視頻圖像生成大模型、推薦系統的訓練推理等場景進行重點優化,并在編程靈活性、能效、功耗、面積等方面提升產品競爭力。
在軟件領域,寒武紀對基礎軟件系統平臺進行優化和迭代。其中,在訓練軟件平臺方面,公司大力推進大模型業務的適配和優化;在推理軟件平臺方面,公司在AIGC業務適配、開源生態建設及易用性等方面都取得一定進展。
在大模型領域,寒武紀的訓練軟件平臺增加了對Llama3系列、Qwen系列等主流網絡的支持并重點優化了并行訓練功能。公司的訓練軟件平臺通過融合算子、通算融合等優化,提升了公司產品的性能和競爭力。
今年上半年,寒武紀成功驗證了集群上的大語言模型預訓練功能,實現了業界領先水平的單訓練任務長時間持續穩定運行,且計算效率和能效都達到了業界領先水平。
有分析人士指出,寒武紀虧損的核心原因是其采用的芯片架構市場份額還很低。在全球AI芯片市場,英偉達的GPU架構是絕對主流。而寒武紀的AI芯片采用ASIC架構,是針對人工智能特定需求的定制芯片,產品通用性上遠低于英偉達,在市場占有率方面也仍需努力。
不過ASIC芯片也有優勢,主要就是功耗低、效率高,在某些特定應用場景,其算力可以比GPU更高。這種技術特點非常適合功耗較低、空間較小的智能終端,比如智能手機、智能安防攝像頭、智能家居、無人機、無人駕駛等領域,大量取代GPU芯片不是沒有可能。
可能是因為技術路線的想象空間,資本給了一直虧損的寒武紀極具想象力的估值。但是,資本向來是逐利的,當前人工智能的競爭激烈,寒武紀需要拿出更多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并交出更好的經營業績,才能真正留住資本,獲得長期的認同。
身負重任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談寒武紀而不談基本面,似乎已經成為共識。極高的估值溢價背后,市場或認為寒武紀肩負國產AI核心芯片自主化的重任。
目前,生成式AI的強大能力正在推動各行各業加速向智能化升級。與此同時,生成式AI數以億計的大模型參數對算力消耗巨大,算力需求激增。對大模型底層芯片計算能力的需求,近兩年也在同步釋放。
Gartner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增長至671億美元,2027年預計進一步增長至1194億美元。
AI算力作為國產替代的重中之重,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寒武紀作為國產AI芯片龍頭,憑借產品優勢的逐步構建,在AI蓬勃發展的趨勢下有望持續受益。另外,國內政策端持續給予政策支持,該公司有望在國內智算建設中拿到更多訂單,支撐公司快速成長。
華福證券表示,寒武紀作為國產AI芯片的稀缺標的,有望同時受益于AI行業的蓬勃發展以及算力國產替代的雙重邏輯,因此可享受一定的估值溢價。
機構資金青睞有加
從9月底至今,寒武紀的股價一路震蕩上揚。覽富財經網發現,寒武紀的股價上漲或與大量的資金推動有關。
首先是大量激進的杠桿資金持續加倉寒武紀。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9月25日,寒武紀的融資余額僅有10.84億元,但42個交易日后的11月29日,該項數據飆升至36.4億元。
其次,指數基金的擴容也是推動寒武紀股價上漲的關鍵所在。在成為上證50成分股之前,寒武紀本來已是科創50、國證芯片指數的前五大權重股,也是滬深300的成分股之一。因此,大量與這些指數掛鉤的ETF基金勢必要配置這家公司的股票。
截至三季度末,在寒武紀前十大股東名單中,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三支指數基金在第三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倉,合計增持超600萬股。其中,易方達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增持141.95萬股,變動比例達17.12%。自成立以來,寒武紀的機構持股比例長期維持在50%以上。可以看出,機構資金對寒武紀偏愛有加。
另一項數據顯示,寒武紀的籌碼正在進一步集中。每個季度末,寒武紀的股東人數不斷減少,籌碼集中度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