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誰最富?頭頂一塊布。
不過,富豪也有煩惱。過去,石油作為中東的金色命脈,賦予了這片土地前所未有的繁榮,卻也悄然布下了“資源詛咒”的陰霾,使得許多產業在石油的溫床中失去了自主發展的動力,錯失了工業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機遇。地緣政治的紛爭更是加劇了這一地區的復雜局面,讓經濟轉型之路顯得更加曲折。
2016年,沙特發布“2030年愿景”,列出300個具體轉型目標,誓要改變過去極度依賴石油的經濟格局。
而中國市場,憑借其龐大的經濟體量、活躍的創新氛圍和不斷深化的改革開放,成為了沙特資本尋求新增長點的理想之地。中國企業,以其技術實力、市場敏銳度和國際化戰略,與沙特資本在多個領域展開了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綠色能源、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新興市場,為雙方乃至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重倉”中國
目前,沙特投資中國的主體主要是兩個,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和石油巨頭沙特阿美。
它們都是沙特的國有資本。前者為沙特政府擁有的投資基金,管理著9250億美元的總資產,位列世界主權財富基金排名第9位。后者是全球最大的油氣公司,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陸上油田和最大的海上油田。年度利潤相當于3個工商銀行或者4個農業銀行。二者的聯系也極為緊密,沙特阿美既是PIF的投資對象,也是PIF的資金來源。
據《券商中國》統計,截至今年7月,PIF在中國投資總額達220億美元,重點布局新能源、科技、汽車等領域。在新能源上,PIF與遠景科技、晶科能源、TCL中環等成立合資企業,推動沙特清潔能源轉型,涉及風電裝備、光伏電池及組件等項目。PIF還控股沙特最大電力投資運營商ACWA,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在科技領域,PIF投資聯想集團,并考慮投資高合汽車。金融方面,PIF與中國銀行、建行等達成戰略合作,并投資易達資本二期基金,展現其在中國市場的深度布局與承諾。
而沙特阿美則是2023年對華投資最多的外企之一。2023年,沙特阿美以246億元收購了榮盛石化10%的股權,并和浙石化達成每天供應48萬桶石油(20年期限)的合同;耗資122億美元聯合北方工業、盤錦鑫誠成立合資公司,建設日產30萬桶的大型煉油化工聯合裝置。另據英國《經濟學人》6月報道,未來10年,中國石化產業可能會再吸收1000億美元的沙特投資。
雙向奔赴
中東國家,尤其是沙特,對中國市場日益濃厚的興趣及加速入華投資的,是基于雙方經濟互補性與長遠戰略愿景的深度融合。格隆匯APP認為,“這其實是中東與中國的一場雙向奔赴。”
沙特主權財富基金-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中東和北非證券投資主管Abdulmajeed Alhagbani接受在《中國基金報》專訪表示,沙特阿拉伯 “2030愿景”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表明沙特和中國在經濟多元化、可持續發展等方面保持高度一致。兩國攜手推進長期愿景,將在投資和伙伴關系方面為自身和彼此帶來巨大的機遇。這是PIF看好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沙特不僅看重眼前的利益,更注重長期投資回報。
沙特高度認可并看重中國在新能源、5G、云計算等前沿科技與制造領域的產業優勢。近年來,中國在光伏產業中的主導地位尤為突出,多晶硅產能占據全球93%的市場份額,光伏組件全球領先企業中有七家來自中國。同時,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產銷量也占據了全球六成以上的份額。這些優勢領域與沙特“2030愿景”中經濟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高度契合。
沙特希望通過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人才資源,彌補自身在新能源、基建、科技、文娛等領域的短板,實現產業鏈的完善與升級。因此,沙特資本在投資時更加注重項目的落地實施和本土化運營,傾向于選擇那些能夠切實補充沙特產業鏈、促進經濟轉型的項目。比如,今年5月,聯想集團獲得PIF旗下新公司Alat的144億元戰略投資,但需要聯想將在沙特設立地區總部,布置相關生產設施。
中國的投資機構與企業正積極尋求沙特的資金注入與市場機遇,以應對全球經濟格局的復雜變化。近年來,隨著中美、中歐之間貿易摩擦的不斷升級,地緣政治因素愈發凸顯,眾多歐美外資企業采取了“中國+1”的戰略布局。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通過加強與沙特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高科技產業、金融服務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不僅能夠有效緩解貿易摩擦帶來的壓力,還能進一步拓展國際業務版圖,實現全球化戰略的深化與升級。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郵箱|hbsypl20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