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重慶嘉威公司一則《關于拯救“山城”啤酒品牌的聲明》,掀開了山城啤酒各方勢力的“遮羞布”。聲明稱,2013年外資嘉士伯啤酒收購重啤股份以來,嘉士伯基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對“山城”啤酒品牌進行了全面封殺和系統打擊,致使山城啤酒年銷量降至不足一成,品牌價值從66億元,縮水至不足1600萬元。
對于這份聲明,重啤股份予以強硬回應,表示“扼殺山城啤酒傳言不實”,重慶啤酒擁有山城品牌的所有權,重慶嘉威僅是重慶啤酒的代加工廠之一,并稱山城品牌2023年銷量,較2019年增長了16%。
事實上,在此之前,重慶嘉威和重慶啤酒已經因為山城啤酒的利益問題,明爭暗斗數年。時間回到1999年,重啤集團以“山城”商標使用權出資成立嘉威啤酒,持股33%,余下股份由重慶鈺鑫實業集團持有。2009年,嘉威啤酒與重慶啤酒簽訂了為期20年的《產品包銷框架協議》,約定公司生產的啤酒全部交由重慶啤酒包銷。據重慶嘉威透露,截至2013年,‘山城’啤酒品牌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年產銷量超百萬噸,重慶市場占有率近95%。
然而,山城啤酒的大好局面在2013年嘉士伯入主重慶啤酒后發生變化。嘉士伯控股后開始對重慶啤酒進行高端化轉型,將產品按消費價格劃分為高檔、主流、經濟。而處在風口浪尖的山城啤酒被劃為經濟產品。2014年,公司啤酒總銷量為104.76萬千升,其中山城品牌73.68萬千升,占比達70.33%。然而,到了十年后的2024年一季度,重慶啤酒總營收中包含山城啤酒的經濟產品占比僅2.06%。
與山城的落寞相反,重慶啤酒的高端產品在這10年里突飛猛進。據悉,重慶啤酒的高端產品主要包括嘉士伯,樂堡、1664和紅烏蘇。2014年,樂堡品牌的銷量僅8.13萬千升,在重啤總銷量的占比僅7.76%;但在2024年一季度,包括樂堡在內的高檔產品在重慶啤酒的營收占比高達61.56%。
這“一升一降”直接導致重慶嘉威啤酒包銷量斷崖式下降,造成利益損失。自2020年起,重慶嘉威向重慶啤酒發起一系列訴訟。企查查信息顯示,重慶嘉威共涉19起民事案件,其中有11件的當事人包含重慶啤酒或嘉士伯。從曾經的親密無間,到對簿公堂,重啤股份和嘉威公司的糾紛不僅關乎合同與承諾,更是國產品牌被外資收購后落寞的縮影。
同樣源于山城重慶的天府可樂就是前車之鑒。1980年,重慶飲料廠推出的草本碳酸飲料天府可樂面世,迅速風靡川渝地區。并在1985年被定為國宴飲料,1988年在中國市場占有率已高達75%。1990年,天府可樂不僅在莫斯科設立了灌裝廠,還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大本營美國建立公司,開拓海外市場。1994年百事出資與天府可樂成立合資企業。然而,達成合作后,百事不僅減少了天府可樂的生產,還用天府可樂的生產線來生產百事產品打入市場,導致天府可樂逐漸消失在消費者視線中。雖然后來天府可樂通過法律手段拿回了自己的配方和工藝,并且在2016年復出,但產銷量再也回不到當初。
而這次山城啤酒的矛盾公開化,短期內的確吸引了一大波流量的注入,在電商平臺上,山城啤酒近一周的銷量出現大幅上漲。但在高端化成為外界對于啤酒行業發展共識的當下,尚處于以價換量階段的山城啤酒重拾輝煌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出品|華博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