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國對農村商業銀行的定位都是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但地處上海的上海農商行卻是個例外。2023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上海農商行涉農貸款余額663.78億元,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卻超920億元。另據上海農商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顧建忠透露,目前該行的科技型企業貸款規模已突破1080億元,累計服務科技型企業超7500戶,規模與戶數均位居全市同業前列,其中包括全市超過30%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近50%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一家為農而生、因農而興的中小銀行,為何要重點發力科技金融?原來由于歷史原因,上海早期的科創園區大多布局于郊區,而上海農商行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網點布局于上海外環以外,占據了天然優勢。值得注意的是,不僅科技金融貸款規模大,上海農商行的涉房地產貸款占比也在三成左右,排在32家城商行、農商行之首。
然而,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上海農商行的房地產業不良貸款出現了較快的攀升。2023年末,該項不良貸款高達22.84億元,不良貸款率為2.18%。而在2017年末,上海農商行的房地產業不良貸款余額還僅有1.1億元。
在年報中,上海農商行解釋稱,受房地產市場總體形勢影響,報告期內本公司對公房地產業貸款中有個別大額不良貸款生成,對公房地產業貸款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本公司房地產貸款主要投向上海地區,地域風險相對可控,擔保緩釋較為足值,減值計提較為充足,信用風險總體可控。但房貸利率的下行依然給上海農商行的盈利水平帶來不小的沖擊。滬農商行2024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近10個點,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
與此同時,上海農商行頻繁的人事變動也引發外界關注。據2023年年報,該行在報告期內共有20位董監高的人事變動,其中10位辭任,10位新任。辭任人員中,2位是因為退休而離任,1位因工作變動離任,其余皆任期屆滿不續。進入2024年,上海農商行的人事動蕩仍在繼續。1月6日,因工作變動原因,俞敏華辭去該行副行長、董事會秘書的職務;4月2日,該行職工監事徐靜芬因到齡退休,申請辭去公司第四屆監事會職工監事及監事會專門委員會相關職務。4月12日,上海農商行副行長應長明因工作調整原因,辭去副行長職務。
另外,在資本市場表現方面,年初至今(截至8月7日),滬農商行的累計漲幅已達到18.55%,不僅遠高于滬深300股指-1.32%的跌幅,也高于A股銀行板塊平均15.69%的漲幅。但滬農商行即將在8月19日迎來巨額解禁,本次解禁主要涉及到發行前按序合計持股超過51%的股東(公司前七大法人股東)和持股超過5萬股的公司內部職工股。不少投資者擔心巨額解禁會引發巨額減持。
對此,上海農商行在近期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中表示,內部職工股在本次解禁中規模占比較小,公司前七大股東均為戰略投資股東,長期看好公司的經營發展,穩定持股意愿較強,解禁后減持壓力不大。下階段,公司將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持續與投資者保持積極交流,有關解禁事宜后續可以關注公司相關公告。
出品|華博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