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年以來,嘀嗒出行、如祺出行和曹操出行三家網約車平臺一同出動奔向IPO。在6月28日,嘀嗒出行已經率先在港股上市,然而嘀嗒出行上市即遭遇破發(fā),截至8月5日,嘀嗒出行股價為2.250港元/股,較發(fā)行價跌去近三分之二。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三家沖擊上市的網約車平臺中,嘀嗒出行是唯一實現盈利的,其余兩家均為虧損,曹操出行虧損額度又是最大的。根據招股書,2021至2023年,曹操出行各報告期凈虧損分別為30.07億元、20.07億元和19.81億元,合計虧損額高達69.95億元,超過另外2家之和。
“公車公營”的利與弊
曹操出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虧損,主要是因為采取了不同于其它平臺的“公車公營+認證司機”的B2C模式。
據了解,一般的網約車平臺都是讓司機自備車輛,而曹操出行聯合吉利集團打造定制車型,再招募司機為乘客提供網約車服務,相關車輛由曹操出行或其運力合作方統(tǒng)一持有。
有分析指出,曹操出行這一運營模式使得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且標準化乘坐體驗成為可能,而這正是一般網約車平臺所缺乏的。例如,不少消費者經常吐槽呼叫網約車打到“臭車”的問題,是因為這些網約車司機為了賺錢糊口有意節(jié)省保養(yǎng)汽車的費用。而公車公營就可以解決這類問題。
在網上一名網約車司機也分享了對曹操出行的看法,表示曹操出行收費較高,但極少出現拒載的情況,司機服務態(tài)度較好。并且由于單價高,一般司機都會跑曹操平臺。在某種意義上,曹操出行占據了網約車的高端市場。
從業(yè)績端表現來看,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各報告期營收分別為71.52億元、76.31億元和106.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6.4%、6.7%和39.8%。除2022年外,曹操出行均表現除了強勁的增長,也是三家沖刺IPO的網約車公司中業(yè)績最好的。
但凡事有利有弊,正是這一重資產的運營模式給曹操出行帶來了不小的成本壓力。不過,曹操出行卻表示,定制車迎合了司機和乘客的剛需,TCO(總持有成本)顯著降低,可以提升司機收入和平臺盈利空間。根據曹操出行在招股書中列出的數據,旗下的楓葉80V和曹操60的預估TCO分別為0.53元/公里和0.47元/公里,比當前網約車常用純電車平均降低36.4%。該成本的影響或許要在更長的市場周期中才能體現出來。
另一方面,高質量服務的背后是平臺與司機緊張的關系。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曹操出行有超7400條投訴,其中絕大部分是司機反映平臺判罰不公,顧客的投訴比例較低。據悉,曹操出行對司機的處罰非常嚴格,拒載一次可罰款200元。
智能駕駛時代,曹操出行能否有所作為?
今年7月,武漢的蘿卜快跑智能駕駛引發(fā)了輿論的廣泛關注,“網約車+智能駕駛”也引發(fā)了市場的遐想。據報道,今年以來,已有Momenta、縱目科技、地平線、黑芝麻智能和文遠知行等在內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yè)謀求上市。
事實上,曹操出行也瞄準上了無人駕駛。2023年3月29日,曹操出行發(fā)布了共享定制車品牌曹操汽車以及自動駕駛戰(zhàn)略。與曹操出行合作的吉利,也在2021年的發(fā)布會上提出,到2025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商業(yè)化,并完全掌握L5級自動駕駛。
在招股書中,曹操出行表示:“公司將與吉利集團密切合作,在未來部署前裝量產的L4級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車輛,以進一步革新出行行業(yè)。”
但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早在2013年就開始布局自動駕駛項目;2015年,百度正式成立了L4事業(yè)部;2018年,百度與一汽紅旗聯合推出中國首款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蘿卜快跑于2020年在北京對外開放無人車出行服務,歷時四年才在武漢初步實現技術落地。
可以說,沒有百度十年的積累,就沒有今日的蘿卜快跑。而曹操出行和吉利的智能駕駛布局就晚了太多。考慮到曹操出行的重資產的運營模式,能否負擔智能駕駛的研發(fā)成本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盡管智能駕駛距離完全的市場化尚需時日,但瞬息萬變的市場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能“笑到最后”——柯達在倒閉之前仍是全球最好的膠卷生產商。不僅是曹操出行,所有的網約車平臺都要對技術革新保持敏感。
出品|華博商業(yè)評論
郵箱|hbsypl2023@163.com